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,光纤传感技术凭借其高精度、抗干扰、长距离监测等优势,正在成为城市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支撑。专家表示,该技术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、环境感知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,有望为智慧城市提供更高效、更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技术优势显著 赋能城市管理
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光信号的变化感知温度、应力、振动等物理量,具有抗电磁干扰、耐腐蚀、可分布式监测等特点。相较于传统传感器,光纤传感系统覆盖范围更广,维护成本更低,非常适合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。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纤传感领域专家李明指出:“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嵌入桥梁、隧道、管道等关键设施中,实时监测结构健康状态,提前预警潜在风险,大幅提升城市安全水平。”
多场景应用落地 推动智慧城市发展
目前,光纤传感技术已在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中得到应用:
-
基础设施安全监测:在地铁、高速公路、大型建筑中部署光纤传感器,实时监测形变、沉降等问题,预防重大事故。
-
环境与灾害预警:通过布设传感网络,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气体浓度及地震波动,提升应急响应能力。
-
智能交通管理:利用光纤振动传感技术,精准检测车流、车速及道路异常,优化交通信号控制,缓解拥堵。
-
能源管网监测:在油气管道、电力电缆中应用光纤传感技术,及时发现泄漏或损坏,保障能源供应安全。
政策支持推动技术普及
近年来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,鼓励光纤传感技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。多个试点城市已将其纳入智慧城市发展规划,预计未来3-5年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。
行业分析机构预测,到2028年,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,成为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前景广阔,但光纤传感技术的推广仍面临成本、标准统一、数据融合等挑战。专家建议,政府、企业及科研机构应加强协作,推动技术标准化,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,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随着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,光纤传感技术或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“神经脉络”,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更强助力。